中国体育报记者 弓学文
在成都世运会地掷球项目的比拼中,中国队收获了1金2银的佳绩。通过世运会,我们不仅能看到地掷球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潜力,同时也感受到了体教融合的魅力。
大金属地掷球混合双人连续抛击金牌赛中,中国组合王晨怡(女)/张晓辉不敌意大利队,收获一枚银牌。之前他们在半决赛中以46比42击败劲旅法国队,但二人在与意大利队的争金之战中失误较多,前16次尝试中有6次未击中,中后期他们发挥相对稳定,最多连续击中8球。相比之下,意大利队虽尝试次数低于中国队,但命中率较高,最终以48比44将金牌收入囊中。
王晨怡在比赛中。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
张晓辉与王晨怡都来自河南理工大学,这是他们第一次搭档征战世界舞台。张晓辉说:“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,我觉得非常有意思,大一时加入了社团,练了三年多。”虽然在比赛中没发挥出最好水平,但是张晓辉也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,为他未来继续征战国际赛场积攒了宝贵的经验。张晓辉说,“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,不仅是因为能拿到成绩,更重要的是我喜欢这项运动。以后还是要坚持打比赛,即使参加其他项目我也不会丢下地掷球。”
王晨怡与张晓辉在比赛中配合默契,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国家队队友,同时还拥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。“我练地掷球有10年了,中间还练过两年冰壶。我对这类掷准项目有一定的天赋,所以也比较容易出成绩。这个项目老少皆宜,不管是体力好坏,喜欢安静还是热闹,都可以在我们这个项目中选择一项,比如小金属或大金属。”王晨怡说。
中国选手颜琳琳摘得小金属地掷球女子单人准确抛击银牌。“在逆境中成长,时时刻刻都要坚持不放弃”的颜琳琳调整状态追赶比分,但是很遗憾,最终与金牌失之交臂。“由于世界大赛经验有所欠缺,在前面比分落后的时候,调整心态的能力还是不够强。我有个习惯,在对手掷球的时候会转过身去,不想被对方的表现影响到发挥。”颜琳琳说,在逆境中成长,这比拿到奖牌更有意义。
“虽然拿到银牌已经很不错了,但没有能在领奖台上奏响国歌,还是感到很遗憾。”中国小金属地掷球队教练刘国强说,“技战术方面我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差距不大,但在心理调整上还是有不足之处。希望今后年轻人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。”
继收获一枚银牌之后,王晨怡收获了大金属地掷球女子单人连续抛击金牌,这枚金牌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凡,不仅为国争光实现了梦想,接过了前辈的“接力棒”,而且作为一名老师,这还为她给学生授课积攒了宝贵的素材。“非常激动,终于把这块金牌留在了中国。从2018年参加世锦赛开始,我从女子大金属地掷球冠军前辈的手中接过了单人连续抛击的‘接力棒’,但当时只拿到了两块铜牌,对我来说很遗憾,那也是我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。2023年在法国参加世锦赛时,只在混双比赛中拿了第三名。这次天时地利人和,终于夺得了金牌。”王晨怡说,她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特别善于交谈,地掷球连续抛击项目需要奔跑,比较富有激情,对运动员心态有一定的要求,包括心理成熟度和抗压能力,“在这方面我比较沉稳些,有助于提高抛击准确度。”王晨怡说,“感觉特别好,包括身体和场地的适应以及现场观众的呐喊助威,都在一个非常棒的状态中,也都指向了一个目标——金牌。”
从2007年开始便持续在地掷球项目上辛勤耕耘的河南理工大学,如今正在收获累累硕果。“河南理工大学设置了地掷球项目的相关课程,每一学期大概会有五六百人参与。此外,学校还会设置比赛,让学生们在比赛的同时还能促进交流。”中国大金属地掷球队教练王燕说,现在不止河南理工大学,很多高校都在开展地掷球运动。
锦鲤配资-锦鲤配资官网-正规配资论坛-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